秦昭襄王嬴稷原本并非秦国王位的热门继承人。他是秦惠文王的儿子线下手机股票配资论坛,但并不是长子,而且他的母亲芈八子地位低微,只是后宫中的妾室之一。由于身份卑下,嬴稷的处境并不优越,甚至被送往燕国作为质子,沦为政治交易中的人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秦国的王位与他毫无关系。然而,历史的走向却出人意料,最终秦国的王位落在了这个并不被看好的质子身上。
公元前307年,秦国攻占宜阳,国力日益强盛,已能直逼周王朝的都城。此时的秦武王嬴荡性格刚烈,极好逞强斗勇。在一次兴奋之余,他竟在周王都城举行举鼎表演,与大力士孟说一同尝试举起象征王权的九鼎之一——龙纹鼎。然而,这场鲁莽的举动却成为他人生的终点。嬴荡由于准备不足,鼎从手中滑落,砸断了双腿。他虽侥幸未当场身亡,但伤势严重,不久便撒手人寰。
展开剩余69%嬴荡的骤然离世,使秦国陷入混乱。由于他没有留下子嗣,秦惠文王的所有儿子理论上都有继承权。史书虽未详细记载秦惠文王究竟有多少个儿子,但至少在五人以上。已知的包括嬴荡本人、嬴稷、公子壮,以及嬴稷的另外两位弟弟。除此之外,必然还存在一些名字未被史书记载的宗室子弟。在这种情况下,秦国王位的归属顿时成为一场激烈角逐的焦点。
其中,公子壮因身处国内,且得到太后与王后的支持,一度被视为最有希望继位的人选。反观嬴稷,远在燕国为质,看似毫无机会。然而,嬴稷之所以能够从不利局面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一个人——魏冉。魏冉是芈八子的同母异父弟弟,既是嬴稷的舅舅,又是当时秦国举足轻重的大臣。他在惠文王、武王时期便已掌握实权,不仅在朝廷中影响巨大,在军中也有稳固的势力。《史记·穰侯列传》中便提到:“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这说明魏冉早已是朝堂与军中的核心人物。
秦武王去世后,宗室的力量早已因商鞅变法而式微,朝政大权几乎尽落外臣之手。后宫妇人更无实权,因此,决定王位继承的关键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外臣手中。而魏冉自然不可能舍弃自己姐姐的儿子,转而扶持他人。他强力推举嬴稷继位,成功将远在燕国的质子拥立为秦王。
嬴稷登基后,魏冉立下大功,被封为将军,掌管咸阳的军务,权势一时无两。此举虽稳住了局势,却也引发部分宗室与大臣的不满。果然,在秦昭襄王继位的第二年,国内的公子与一些大臣勾结外部诸侯,企图里应外合发动叛乱。但阴谋很快被魏冉察觉,他果断出手,彻底平息了这场动乱,将反对者一网打尽。自此以后,秦国内部再无人敢公开反对嬴稷的王位继承。
《史记·穰侯列传》中记载:“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由此可见,嬴稷之所以能成为秦王,除了个人的幸运,更在于魏冉的权势与果断。通过肃清反对力量,他不仅为外甥稳固了王位,也为秦国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可以说,这场王位更迭,不仅是嬴稷命运的转折点,更是秦国历史的重要拐点。
发布于:天津市诚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