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代齐,亦称田陈篡齐,指的是春秋战国之交,陈国田氏家族逐步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国实际控制者的历史事件。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封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家族在名义上取得了齐国的合法统治地位。公元前379年,齐国君主齐康公去世,齐国的核心地区也随之并入田氏控制炒股配资官方网,姜姓吕氏彻底退出了齐国的历史舞台。从此,田氏代齐成为春秋战国历史中的重大转折之一,类似于三家分晋的政治变革。三家分晋的背景是晋国的公族势力衰弱,而齐国出现田氏代齐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早在公元前671年,陈国便爆发了严重的内乱。在此动荡时期,陈国的公子陈完为了避祸,逃亡到了齐国。齐桓公看中了他的才能,提议让陈完担任卿职。陈完自谦道:“我不过是流亡之臣,能够不受劳役已经是天大的恩惠,如何敢高居卿职?”于是,齐桓公任命他为工正之官。此后,陈完在齐国扎根,逐渐成为了齐国田氏家族的祖先之一,后人称之为“田完”。陈完不仅得到了齐桓公的信任,他的后代也频频受到齐国君主的重用。公元前545年,田完的四世孙田无宇联合鲍氏、栾氏、高氏等家族合力打败当国的庆氏,成功取得了齐国公族及人民的支持,进一步巩固了田氏家族在齐国的地位。
展开剩余70%尽管田氏家族在齐国已经成为了强大的卿大夫家族,但齐国内部仍然存在一些强有力的家族,如高氏、国氏、鲍氏和晏氏等,这些家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田氏的权力。春秋后期的齐国,政治格局与晋国的形势颇为相似。晋国的卿大夫家族在分封制的推动下积累了大量的土地和权力,造成了内部势力的剧烈斗争。最终,在晋阳之战之后,魏赵韩三家联合打败智氏,并瓜分晋国的疆域,最终导致了三家分晋的历史事件。而齐国的田氏代齐则与一场决定性战役——艾陵之战密切相关。
二、艾陵之战是公元前484年,吴国在艾陵地区击败齐国军队的一场著名战役。春秋末期,吴国崛起为中原霸主,联合鲁国、邾国、郯国等国共同对齐国发动战争。吴国还派遣海上舰队进攻齐国,在齐军的反击下曾遭到击败。但到公元前484年春,吴国为报复齐国,决定反攻齐国,派兵攻打鲁国,并与鲁军联合共同打击齐军。齐国为报复这次失败,派兵攻鲁,然而齐军在鲁国战败。同年5月,吴王夫差亲自指挥,带领大军攻占博城(今山东泰安东南),随后进驻莱芜,并在艾陵展开决战。
在艾陵之战中,吴军在主动出击后遭遇了齐军顽强的反击,吴王夫差从高地指挥战斗,并亲率精兵三万从三面围攻齐军,形成了夹击之势。齐军由于缺乏协调和支援,陷入了重重困境。吴军在夫差的亲自指挥下士气高涨,最终大败齐国,致使齐军损失惨重,约十万大军在此役中折戟沉沙。艾陵之战后,齐国的高氏、国氏、鲍氏、晏氏等主要卿大夫家族的力量也遭遇了严重削弱。正是在这一战之后,齐国内部的其他家族已经无法与田氏抗衡,为田氏最终掌控齐国奠定了基础。
三、到了公元前481年,田恒通过杀害齐简公及部分公族,扶立齐平公,稳固了田氏对齐国政权的控制。为了确保篡位过程中不遇到强烈的反抗,田氏采取了广泛的封赏政策,尽力争取民众的支持。公元前391年,田和进一步废除了齐康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政治阶段。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为齐国国君,获得了周安王的册命,成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后,田氏进一步巩固了齐国的统治地位,史称田齐。
从春秋时期到战国初期,田氏家族凭借着数代人的谋略与努力,终于取代姜氏,完成了对齐国的控制。田氏代齐的过程也与三家分晋一样,标志着周王室权威的彻底衰退。随着田齐的建立,齐国与魏国、赵国、韩国、秦国、燕国、楚国并列为战国七雄之一。
发布于:天津市诚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